事件回顾:(UTC+8) 2019-1-25凌晨,中国男足0-3不敌伊朗,亚洲杯止步八强,三名中卫出现卡流士级失误,为阿兹蒙、塔雷米、安萨里法德送上大礼。里皮怒砸更衣室,赛后暴怒走人,从此归隐山林。
我想借这个一年两遇的惨败机会,谈谈我对足球和中国足球的理解——这确实是两项不同的运动。本文先谈足球运动的特征和它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情况,再谈中国体育、中国足球发展的大致历史轮廓及现状。
本文“足球”若无特殊注解,均为“男子足球”之含义。
足球运动的特殊性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何以见得?足球运动的人口结构最为完备。
以其中心——欧洲为例。其职业球员人口众多。不仅顶尖商业明星众多,能够以足球为职业养家糊口的普通球员亦众多,二者均远多于任何其他运动。其顶层建筑的商业生态完备,只需观察尤文图斯每年出的报表便可以窥知一二。而另一方面,高水平足球比赛始终充满了技战术革新的意识,球员、球队、以至联赛均可以风格论。整个行业的顶层呈现一潭活水的样子。
以上这些事实无不意味着足球运动至今仍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足球不像美式橄榄球那样,是只有球星们的运动。在欧洲,由于足球运动的普及,各学校、社区、行政区划均有完备而稳定的比赛机制供有意愿的儿童、成年公民参与足球运动。各俱乐部也乐意通过建设梯队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社区生活中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毕包队,其训练场方圆60公里内出生的男童都会获得俱乐部的重视。因此,足球运动在广大的欧洲地区不仅是一项观赏的娱乐,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多数男童都受过足球教练的教导,而每一位在这个过程中喜欢上足球的人都有机会在随后的生活中经常踢球,长此以往,足球与文化已经互相打上了烙印。
以上的事实意味着足球运动至今仍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于后一点,其实还可以往深了讲。为什么是足球,而不是别的什么运动和文化结合的如此紧密呢?橄榄球的商业化不是更成功吗?这是因为足球运动一直以来相对别的集体对抗性运动更看重长板而非短板,而只有大体育场馆的集体对抗性运动才能承担和平年代的战争这样的角色。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足球运动员的身高范围和运动能力上的限制都要小得多,而智力因素的影响则放大了。这样一来,能够在足球场上找到自己位置的人,相对别的运动(e.g.长人林立的篮球)就多了许多。
不过,这样的低限制扩大了选材面,大大增加了选材过程需要的持久性,极大提升了选材难度。这也是中国足球的病所根植的客观原因之一。
足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
现在,西欧无疑引领着足球运动的未来趋势,特别是英法德和低地国家这些最为富有的地方。北意大利也不遑多让。至于前南地区与拉丁美洲,更多的是作为人才原材料的产出基地而为人所知。然而,就我们所知,巴西阿根廷两国的本国联赛在二十年前绝不是现在这番光景,而在贝利的时代,桑托斯可以将埃雷拉的国际米兰吊起来打。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同样具有大量职业球员、教练、足球文化和比赛系统的南美两强沦为欧洲联赛的人才基地了呢?我们不能把这个锅推给昏聩的格隆多纳们或是精明的弗洛伦蒂诺们。在我看来,这样的此消彼长是资本注入下的职业化、商业化带来的必然。不是说投资环境好的欧洲因此拥有了足以击垮巴甲联赛的金元攻势,而是说在这个职业化的进程之下,欧洲的职业足球体系比南美更健全、科学、水平更高。欧洲的顶级联赛对于运动科学、专业管理人员等一切相关的职业化因素的处理都远远优于南美,而且托现代管理制度的福,诸如外行指导内行一类的错误发生的很少。在已有的群众基础之上,俱乐部专业化程度、比赛质量和商业收入成了一环扣着一环的良性循环,三者不断提升。
在其他地区,情况各不相同。非洲同南美有些相似,但足球文化基础与经济实力总体上均不及南美。亚洲国家中,群众基础普遍较差,但相对南美并不缺钱。北美的文化因素较特殊,由于奖学金政治正确带来的恶果,足球运动难以与其他运动争抢男性人才。
中国独特的体育制度,和国足在其中尴尬的位置
中国人不热衷体育,这是自古以来的事情。建国以后,CCP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培养还是有想法的,但是似乎只落实到了广播体操上。至于学校的体育课程、体育器材,向来是处于卡指标、混日子的状态,能省则省,能替则替。除去高强度教育(穷的时候要种家里地,富的时候要上课外班)带来的体育运动缺失的问题之外,许多学校并不设有足球场,而中国人绝大多数又没有踢野球的习惯,导致儿童缺乏对于足球运动的基本了解。凡是中国儿童所热衷的运动,一般都是在学校里有器材的,例如篮筐、乒乓球台子等。而中国缺乏社区体育活动,导致学校成了唯一可以从事体育活动或结识体育伙伴的场所,这使得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产生了竞争关系,不得不败走,而这样的分离助长了“体校”这种本来就畸形的制度。
举国体制、体校、体工队的坏处,向来是不用多说的。陈一冰之流大放厥词,正好说明了体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于何为职业体育根本缺乏认识。举国体制下,运动员选拔得太早,而对于金牌的追求又导致资源向国外少人练习的冷门项目倾斜,以至于体操、跳水、举重这些易于通过卡身体条件进行选拔,而又竞争不激烈的项目上,我们摘金夺银,不亦乐乎。当然,这也并非坏事,但是也要看到,多数情况下,只要我们的国外竞争对手的基本盘大一些,训练经费多一些,我们的所谓举国体制就难以与之相比。而在我们的优势中,只有乒羽二球实现了民间的普及。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优势项目的选手,大多退役之后难以靠这项运动谋生,而又没有在体校学得一技之长,这对于他们是很残酷的。
足球是最不能依靠举国体制的运动了。足球几乎没有任何短期内的选材标准,而需要一支队伍长期一起训练,并打大量比赛。与我们相比,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具有较大的青少年足球参与度。我们的体育系统人员中,不少缺乏对于职业体育的认识和体育科学、管理科学的知识,还有不少如苟仲文之流是政绩的追逐者,这使得我们的长期规划缺乏远见,而短期措施又介于朝令夕改和优柔寡断之间。
在一共以至于改开前期,举国体制和大城市的体工队对于培养足球人才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和比赛经验提供了大量帮助,但随着足球的职业化,基于体工队——而非基于群众基础——的足球体制的弊端就产生出来。大量的专门学校纷纷关门改建,而加之职业化后的中国联赛腐败不堪,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导致从2005-2013年(恒大足校开门)之间,中国足球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断层。在这段时间本该接受训练的不少适龄球员得不到训练的机会,或是看不到未来,因此在这几个年龄段中国注册在案的足球人口格外少。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一批人中涌现出了像刘奕鸣这样本来不值得对其指名道姓的中后卫。
显然,世界上职业化程度越高的运动,我国的水平就越差,这与人种无关,而与文化和制度有关。文化且不论;职业体育的发展,是不涉及国本的,本来完全有余地按着最好的成功经验来改革,然而却动摇了一些人的铁饭碗和不成文的旧秩序,导致很多时候人事压倒了制度,而让走在职业化前端的中国足球沦为人事斗争的牺牲品。我是不相信我国没有好的技术官僚的;但是在体育口的范围内,目前看来,是作为良币而被普遍驱逐了的。例如张路指导,甚至连央视也待不下去了。若是他们聪明的话,足协的下一步只能是开归化球员之禁,补十年乱象之缺,同时在大城市的学校里多让(大城市的)普通人的孩子接触到足球这项活动,撑到2025年左右,再行谋划诸如破坏联赛结构、国家队打联赛之类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