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3,4

lecture

  • 9.10

    • 今天首先提了一些零碎的点,可以略去。
    • 讲了算子的连续性和有界性,以及矩阵的范数。上一周已经看过讲义了,不再重复。
    • 一点应用。实际上就是奇异值分解的应用动机。假设$X$是random vector,将其标准化,取mean=0,std=1。令$\Sigma=Cov(X)=(Cov(x_i, x_j))$,为了理解数据,我们经常要降维,并且我们希望低维下数据尽可能稀疏。取模长为1的向量w作为降维“平面”的第一个轴的方向,要求$var(w^tX)=w^t\Sigma w$取最大值,而由于奇异值分解可以给出$\Sigma=\sum\lambda_iv_iv_i^t$,$\lambda_i=\sigma_i^2$,我们知道$w^t\Sigma w=\sum\lambda_i(v_iw)^2$,其中$\sum(v_i^tw)^2=const.$,这样,低维“平面”首先确立的一个轴肯定就是最大的奇异值对应的v的方向,第二个轴就是次大的奇异值对应的方向(因为要求垂直于上一个轴),诸如此类。
    • 补充(9.17)从作业题目中意识到,在均值为零的情形下,由勾股定理,低维下数据最稀疏(或说方差最大)意味着向低维投影的过程中损失的最少(或说各数据点离低维平面的距离平方和最小)。
  • 9.12

    • PCA的主要精神是保 similarity (最大化variance)。作为对照,今天引出的另外一个降维手段 multidim scaling 的主要精神是保距离(的序)。这些东西的目的都是把数据可视化的牺牲降到最低。我们需要数据可视化,因为我们现在对高维数据的性质的理解还不完全,特别是对物理学家而言,他们的思维需要一个实在的处理对象。

    • Rayleigh Quotient。定义为$R(v)=\frac{x^tAx}{x^tBx}$,一个主要的问题是maximize它,例如$A=\Sigma, B=I$时,最大化RQ的过程也就是做PCA的过程。对于scaling系数$\alpha\neq0$,RQ具有 scaling 不变性,因此我们令分母为1,定义一个Lagrangian $\mathcal{L}=x^tAx-\lambda(x^tBx-1)$。求导,得到$Ax=\lambda Bx$,这个叫 general eigenvalue equation。解法是先得出$B^{-1}Ax=\lambda x$,然后写成$(B^{-1/2}AB^{-1/2})(B^{1/2}x)=\lambda(B^{1/2}x)$,然后转化成人们熟练的sym mat的本征值问题(因为sym mat的本征向量才确保正交)。解出来之后,考虑到$R(v_i)=\lambda_i$,我们找到$\lambda_1$对应的$v_1$即可。

    • Kernalized PCA。假使我们有数据集$X=(\vec{x_1}, \cdots\vec{x_m})^t$,我们的数据有n个feature,m个sample。现在,常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m\ll n$。比如说,人有2e4个基因,但是一次实验一般只能测到1e2个人。对一个上万甚至是上百万维的矩阵做SVD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使用kernel trick绕开这一困难。

      假使我们的PC为$v_i=\frac{X^tw_i}{\sqrt{\lambda_i}}$,那么数据点x的第i个分量将会是$\sum_j\frac{x^t\vec{x_j}(w_i)_j}{\sqrt{\lambda_i}}$。我们选取kernel $K:\mathbb{R}^n\times\mathbb{R}^n\to\mathbb{R}$。我们将内积$x^ty$换成hilbert space中的一个内积$K(x,y)=\langle\phi(x),\phi(y)\rangle$。我们将本征值和本征向量$\sqrt{\lambda_i},w_i$换成矩阵$(K(x_i,x_j))$的相关参数。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处理一个$m\times n$矩阵的SVD,只需要处理一个$m\times m$矩阵的本征值问题。

      9/17补充:这个操作在动机上合法,是因为 Gram Matrix $XX^t$本来就具有一个内积的形式,而我们做的所有替换,不过是把定义在 feature space 上的内积换成了嵌入 hilbert space 之后的内积(kernel)而已。但是具体为什么合法,细节上的缘由,我并不十分清楚。

    •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 9.17 今天的内容基本上都放在讲义部分了。

    • 等距同构嵌入。除了讲义上内容以外,补充了一条引理,表明一组m个p维欧氏空间中的数据点(距离按2-norm定义)可以被等距同构地嵌入到m-1维欧氏空间。显然,这个进步太小了,人们需要别的办法。
    • cMDS(approximation)。
    • metric MDS:开了个头。
  • 9.19

    • Metric MDS的一个具体的例子。一般做mMDS的时候,令变换$T(\delta_{ij})=a+b\delta_{ij}(i\neq j)$。这个的作用是考虑到由于

      $\min_a\min_X||B(a)-XX^t||^2=\min_a(\sum_{i=1}^n\bar{\lambda_i}^2(a)+\sum_{i=n+1}^m)\lambda_i^2$

      如果我们把B弄成正定的,那么所有的$\bar{\lambda_i}^2$都是0,所以我们把a调到$a\gg b$,这样可以保证B正定。

    • Spectral Clustering。

      • Spectral Embedding。主要内容记在讲义部分了。最后落到最小化作用量$E=2\tau^tL\tau$上,$\tau$就是从feature space到欧氏空间的映射,它的分量由L的谱决定(这大概就是spectral的来历),所以说如果L的谱在某处有一个跃变(实际上很常见),我们就可以把显著更小的那一部分本征值摘出来,其数目(减一,考虑到trivial的本征值0应该除去)作为被嵌入的欧氏空间的维度是很自然的。

        L也不是满秩的,事实上,对于无向图,其kernel的维数正等于图里面互不相连的部分(connected component)的数目(某一这种部分的点取1,其他点取0,即为一特征向量)。

      • k-nearest neighbor。一般来讲,想要k个cluster的话,就将图嵌入k维欧氏空间。先选定kernel,建立feature space对应的“图”,然后降序排列每个节点的权重$\kappa_{ij}$,做cutoff,给每个点只留k个邻居。

      • k-means clustering。有一个recipe,但是没有展开讲。留待下周细说。

    • 提了一个 grassmanian manifold的概念,我不是很懂,希望下周能讲清楚些。大致是说,有同样的节点连了许多不同图,产生许多graph laplacian。我们又不能同时把他们对角化,但是每个L的本征向量构成的subspace可以被认为是一个grassmanian manifold上的点,而同时对许多图聚类可以通过在grassmanian manifold上寻找一个特定的点来完成。

    • 不同类型的graph laplacian。一般的L的问题在于,它是unnormalized。$L_{\mathrm{rw}}=D^{-1} L=I-D^{-1} K$是random walk的L,因为$D^{-1}K$可以认为是一个随机行走的transition probability的矩阵。但这个$L_{rw}$不对称。$L_{\mathrm{sym}}=D^{1 / 2} L_{\mathrm{rw}} D^{-1 / 2}=D^{-1 / 2} L D^{-1 / 2}$就是symmetric normalized graph laplacian。

reading material

  • 讲义的第二章是关于降维方法的。

    • PCA:关于PCA的部分基本上是在课上听的,所以记到了 lecture 部分。

    • MDS。这方面在taxonomy上感觉极其混乱。

      • Classical MDS(1):等距同构嵌入(isometric embedding)。首先,定义距离。距离就是不需要满足三角不等式的一个度规。选取一个距离$\delta:X\times X\hookrightarrow\mathbb{R}$。寻找一个embedding$X\hookrightarrow(\mathbb{R}^n,||\cdot||_2)$,使得$\delta(x_i, x_j)=||f(x_i)-f(x_j)||_2$。当然这个时候这个distance已经是个metric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embedding被叫做isometric

        定义mean-centering operator $J=I_{m\times m}-\mathbb{I\cdot I}^t/m$,其中$\mathbb{I}=(1, \cdots, 1)^t$。现在我们定义${H}=(\delta^2(x_i, x_j))$,$B=-\frac{1}{2}JHJ$。我们可以算出来$B_{ii}+B_{jj}-2B_{ij}=H_{ij}$,且我们有定理:$(x,\delta)$可以被isometrically embedded into $(\mathbb{R}^n,||\cdot||_2)$,当且仅当B半正定,且$rank(B)\leq n$。

        这个过程看上去像巫术。它的动机是这样的:**1)H记录了原feature空间中各点距离的结构,2)用J把这个结构平移到原点周围,方便我们把对距离的约束转成对内积的约束,而后者是可以解的。**两个要求意味着存在一个内积的结构,并且它能放进$\mathbb{R}^n$。

        具体来说,比如已经知道存在一个等距同构的嵌入,那么我们直接把H用欧氏空间中的距离写成

        $H_{i j}=\delta\left(s_{i}, s_{j}\right)^{2}=\left\|x_{i}-x_{j}\right\|_{2}^{2}=\left\|x_{i}\right\|_{2}^{2}+\left\|x_{j}\right\|_{2}^{2}-2 x_{i} \cdot x_{j}$

        或者说

        $H=v \mathbb{I}^{t}+\mathbb{I} v^{t}-2 X X^{t}$

        因此

        $$ B=J X X^{t} J=(J X)(J X)^{t} $$

        满足条件。其中JX就是在欧氏空间中mean-centered了的、被嵌入了的S的结构。

      • Classical MDS(2):近似版本。Isometric 这一点太严格了,基本上不能把数据点嵌入低维,但是它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帮助。

        现在,我们把被欧氏空间压到很低的n维,希望找到一个$B'$,和B尽可能近,并且能够表示一个内积的结构。这个“尽可能近”的标准,出于计算难度的考量,选取frobenius norm:

        $$ X=\arg \min _{X}\left\|B-X X^{t}\right\|_{F}^{2} $$

        因为$\left\|B-X X^{t}\right\|_{F}^{2}=\left\|\Lambda-V^{t} X X^{t} V\right\|_{F}^{2}$,令$S=V^{t} X X^{t} V$,我们有

        $$ \left\|B-X X^{t}\right\|_{F}^{2}=\sum_{i=1}^{m}\left(\lambda_{i}-S_{i i}\right)^{2}+\sum_{i \neq j} S_{i j}^{2} $$

        最小化这东西,我们得让$S_{ij}=0,$并且尽量多的把正的、大的$\lambda_i$消掉。因此,

        $$ S=\operatorname{diag}\left(\lambda_{1}-\overline{\lambda}_{1}, \ldots, \lambda_{n}-\overline{\lambda}_{n}, 0, \ldots, 0\right) $$

        其中$\bar{\lambda}=min(\lambda, 0)$。Scaling在这里就是指把feature空间中的距离scale到欧氏空间的距离的过程。

      • metric MDS。我们寻找单调的$T(\delta)$,使得$T\left(\delta\left(s_{i}, s_{j}\right)\right) \approx d\left(x_{i}, x_{j}\right)$,其中$d\left(x_{i}, x_{j}\right)=\left\|x_{i}-x_{j}\right\|_{2}$。然后我们使用一个stress function来优化这个T。例如,可以选取stress function 为

        $\mathcal{L}(d, T(\delta))=\sum_{i j}\left(d\left(x_{i}, x_{j}\right)-T\left(\delta\left(s_{i}, s_{j}\right)\right)\right)^{2}$

        然后在欧氏空间找到最合适的一群$\{x_i\}$。这个优化过程和cMDS很像,$T(\delta)$相当于B,$d(x_i, x_j)$相当于$XX^T$。

    • spectral embedding and graph laplacian。这个方法的主要思想是**聚类,即把相似的数据点放到一起。**实际操作上,先找一个核,代表feature空间在hilbert space的嵌入(回忆kernel的定义,$\kappa$越大表示这两个点联系越紧密),再找一个映射$f : \mathcal{H} \rightarrow \mathbb{R}^{k}$表示在k维空间做聚类,我们最小化

      $$ \begin{aligned} E(\tau) &=\sum_{i, j=1}^{m}\left\langle\phi\left(s_{i}\right), \phi\left(s_{j}\right)\right\rangle\left\|f\left(\phi\left(s_{i}\right)\right)-f\left(\phi\left(s_{j}\right)\right)\right\|_{2}^{2} \\ &=\sum_{i, j=1}^{m} \kappa\left(s_{i}, s_{j}\right)\left\|\tau\left(s_{i}\right)-\tau\left(s_{j}\right)\right\|_{2}^{2} \end{aligned} $$

      我们做一些情有可原的约束:

      • standardization: 对$\tau$的各个分量,都有$\sum_{i=1}^{m} \tau_{\alpha}\left(s_{i}\right)=0$,$\sum_{i=1}^{m} \tau_{\alpha}\left(s_{i}\right) \tau_{\alpha}\left(s_{i}\right)=1$;
      • uncorrelated:$\sum_{i=1}^{m} \tau_{\alpha}\left(s_{i}\right) \tau_{\beta}\left(s_{i}\right)=0,$ for $\alpha \neq \beta$。
    $$ \begin{aligned} E(\tau) &=\sum_{\alpha=1}^{k} \sum_{i, j=1}^{m} \kappa\left(s_{i}, s_{j}\right)\left(\tau_{\alpha}\left(s_{i}\right)-\tau_{\alpha}\left(s_{j}\right)\right)^{2} \\ &=2 \sum_{\alpha=1}^{k} \sum_{i, j=1}^{m} \kappa\left(s_{i}, s_{j}\right)\left[\tau_{\alpha}^{2}\left(s_{i}\right)-\tau_{\alpha}\left(s_{i}\right) \tau_{\alpha}\left(s_{j}\right)\right] \\ &=2 \sum_{\alpha=1}^{k}\left[\sum_{i=1}^{m} \tau_{\alpha}\left(s_{i}\right)\left(\sum_{\ell=1}^{m} \kappa\left(s_{i}, s_{\ell}\right)\right) \tau_{\alpha}\left(s_{i}\right)-\sum_{i, j=1}^{m} \tau_{\alpha}\left(s_{i}\right) \kappa\left(s_{i}, s_{j}\right) \tau_{\alpha}\left(s_{j}\right)\right] \\ &=2 \sum_{\alpha=1}^{k} \sum_{i, j=1}^{m} \tau_{\alpha}\left(s_{i}\right)\left[\left(\sum_{\ell=1}^{m} \kappa\left(s_{i}, s_{\ell}\right) \delta_{i j}\right)-\kappa\left(s_{i}, s_{j}\right)\right] \tau_{\alpha}\left(s_{j}\right) \\ &=2 \sum_{\alpha=1}^{k} \tau_{\alpha}^{t} L \tau_{\alpha} \end{aligned} $$

    L就是kernel阵对应的graph laplacian。最后这玩意的最小化,加上对于$\tau$的约束,完全可以由 rayleigh quotient部分的讨论而得到:令v表示L前k个最小的本征值(扣除trivial的0和其本征向量$(1, \cdots, 1)^t$)对应的本征向量,$\tau_i(s_j)=(v_i)_j$。

  • 和经典力学的联系:*我们把一堆小球用弹簧连起来,ij球之间的弹簧,其倔强系数是$k_{ij}$,那么就有$\frac{d^{2} x}{d t^{2}}=-L x$,于是振动的模由L的谱决定。设想有一些小球之间关系紧密,其之间的弹簧甚倔强,这些小球就会作为一个整体振动,如同它们被聚类了一样。